“李鬼”盛行藏市 古玩交易宁错过不可错买(图)
来源: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:佚名
镜头二
验货:提防人为制造意外
买卖进行到验货的阶段,藏友也要小心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。“生活中,别人递一件什么东西过来,我们通常会很自然地接过手。在古玩市场上,这样的习惯非改不可。”藏家陈嘉介绍,这种“自然习惯”用在古玩交易上很危险。
陈嘉从2007年开始收藏瓷器,一次他在一家古玩店里看中一件瓷器,卖家叫价6万元,陈嘉把瓷器从货架上取下来看了一遍,感觉还不错。卖家表示如果很有兴趣,价格可以适当松动些。于是,陈嘉打电话叫来一位朋友帮忙把关。两人一同来到店里,提出要再看看这件瓷器。卖家很热情地把瓷器从柜台里拿出来递给陈嘉,就在陈嘉自然地用手接时,瓷器冷不丁掉到地上摔碎了。在一番激烈的口舌“责任认定”之后,卖家提出:“大家都没有证据说自己没有责任,我吃点亏,你赔5000元吧。”后来,陈嘉了解到自己很可能中了别人的圈套,瓷器掉到地上并不是意外而是人为,为的是让买家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赔钱了事。陈嘉说,验货的时候一定要等卖家把东西放下之后,自己再拿起来看,千万不可直接过手。
在不同的光线下,藏品细节的表现也不一样。陈嘉说,验货的时候切忌只在灯光之下,而是应该拿到自然光之下看个清楚。有一次,陈嘉与一位朋友交换瓷器藏品,他原本约对方在白天的时候交换,可几次都被对方推脱掉了,最后只好晚上交换。陈嘉仔细看了对方的东西后也觉得没问题,可是一个月后的一次偶然机会,陈嘉发现,这件瓷器在自然光下显示出一圈细小的阴影。陈嘉估计,这件瓷器原本是一对的,损坏之后刚好可以拼接起来,卖家就做了手脚,自己在灯光下没有看出痕迹。
陈嘉介绍,古玩的一些痕迹、瑕疵会在自然光下暴露出来。此后他买古玩艺术品,一定要拿在自然光下看过。去到外地的古玩市场,藏友可以要求店里派个人跟随,把古玩拿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看清楚。
镜头三
交割:小心藏品被掉包
古玩交易进入到交割阶段,具体操作通常是由买卖双方决定。不过,买方拿到藏品后反悔,或是卖方突然间坐地起价,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因此,藏友们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要事先约定好。
南宁的杜先生有过这样的经历:他与一位买家商定,以11万元的价格出售两块清晚期的瓷板,买家一再表示非要不可,过两日便付款。杜先生见买家是本地知名的企业家,便答应对方先提货再付款。杜先生想到自己短时间内就能回一笔款,便以15万元的价格向另一位藏家买了一件青铜器。没想到,这位企业家突然反悔,以资金周转不灵为由把带走的瓷板退了回来。最后,杜先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,只好向朋友借钱凑够15万元买下青铜器。杜先生说,有些对古玩收藏半懂不懂的人士,常有临时变卦的情况,因此,在交割的时候最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即便不能立即兑现全款,卖家最好要求对方先付部分定金,并且约定若是对方毁约定金不退。
“如今,不少藏友喜欢到外地的古玩市场淘宝,在交割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东西被掉包。”杜先生说,他曾在北京的一个古玩市场被人掉包。杜先生看中的是一件耀州窑的瓷碗,店家热情地说:“你要带回外地,我给你打包好一些。”于是,店家拿着这只碗,在柜台内找报纸,随后又麻利地用报纸将碗包好装到锦盒里,最后才交给杜先生。杜先生回到南宁后,发现这只碗不是自己要买的那只,而是一只仿品。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,杜先生才发现碗被人掉包了,店家假装找东西来打包,就在找的过程中把真的耀州窑碗换成了仿品。杜先生说,在交割的时候,藏友千万不要让藏品离开自己的视线,如果店家提出找报纸来包,就要求店家先放下碗再去找,不给对方有“狸猫换太子”的机会。
镜头四
保障:买家可要求“如假包退”
古玩艺术品交易,基本上没有什么售后服务。一些有经验的藏家常使用的办法就是,要求卖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,如果藏品的真伪经不起检验,可以全额退款或是部分退款。
杂项藏家文先生介绍,他买东西的经验就是看对方是否愿意承诺“如假包退”。在一些古玩市场、古玩街,有的店铺经营时间比较长,有不少回头客,也愿意提供退换的服务。文先生说,要求“如假包退”也是一种试探卖家的办法,如果卖家心里清楚是假货,通常就会推脱。民间的古玩艺术品交易,很多时候用不上白纸黑字的合同,信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。那些注重个人信誉的古玩经营者,注重的不是眼前利益,而是希望在圈子内树立起自己的诚信形象。所以,藏友们去买东西的时候,可以直接与卖家谈“如假包换”的问题。文先生说,藏友在买东西的时候,通常可以约定在交易之后的一个月或者是3个月内,买家如果认为东西有问题,并且能提出一定的依据,就可以退款。
藏家张先生也说,双方交易时,最好能请一位在收藏圈里较有名望的人士在场,作为交易约定的证明人。这位“第三者”可以是买卖双方都认识的人,也可以是一些资深藏家。当然,藏友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先看好再做决定,东西买回家之后,如果只是因为自己不喜欢,就硬说是东西不对,要求退款,卖家有权利拒绝这种要求。
·上一篇文章:版画行情刚启动渐受青睐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
·下一篇文章:低碳离收藏有多远 “低碳”渐流行是善意还是噱头
相关新闻
曾亮亮 |
张荫曾 |
佚名 |
顾春等 |
江珍妮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周宁、张琴 |
佚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