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品收藏投资谨防中招
来源: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:紫檀
人物画作品 □紫檀 尽管艺术品收藏、投资行业的黑幕经常被揭露, 但在这个圈子里骗术仍比比皆是,道行浅的藏友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圈套。一旦藏品价格超过10万元,付款之前一定要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,避免上当受骗。下面是最常见的“五大骗术”,投资者可引以为鉴。 编故事意在障眼 一是编造故事,吸引好奇心较重的藏家。收藏圈自古就有“七分故事三分宝、扒开故事仔细找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藏品无论真假,每件宝贝都附加着一个故事——真品身上的故事,叙述的自然是宝贝的出身、来历和传承;赝品只能依靠捕风捉影来胡编乱造。事实上,这种手段行家称为障眼法,其目的不单纯为了吸引买家,更大的作用是通过眼花缭乱的故事转移买家注意力,让你失去戒备心。 二是假扮民工,欺骗心地善良的买家。“假扮民工”是近年出现的新招,每到傍晚下班高峰,或者周末,隔三差五总会看到路边蹲着个民工模样的人,面前摆一个蛇皮袋,里面装一对满是泥土的瓷瓶、一尊铜佛造像等等。这些基本是不入流的蹩脚赝品,开价也不高,一两千块钱,一旦有人询问,他们就说是在工地上挖到或者拆老房子时捡到。事先这些人一定先做好功课,找一个附近正在施工的工地打底,反正上海处处有工地。这类骗子欺骗的对象是对古董似懂非懂,又对纯朴民工心存好感的人。 三是以托设局,针对意志不坚定的买家。“托儿局”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,主要依靠托儿那条三寸不烂之舌取胜。古董圈的“托儿局”常见场景有两种:一是在你仔细观察欲购藏品时,以旁观者的身份“不经意间”说出宝贝的来历、价值,给买家一种捡漏的心理暗示,促使交易成功。二是在买家即将上当又要脱钩的紧要关头,以争夺者身份现身,假装他也看中了这件宝贝,而且开出更高价格急欲成交。此时,卖家面露为难之色,表示已经有人在先,然后连声催促你赶快决定买与不买。 伪专家上下其手 四是假证书,蒙骗轻信鉴定机构的买主。艺术品市场目前出现证书满天飞的不正常状况,岂不知,想努力证明真品的“一物一证”本身就很不真实,它起到的恰恰是欲盖弥彰的反作用。笔者平生见过两份“雷人”的证书,一次是在北京丰台看丹路,一位出售“汉高祖印”的地摊小贩,竟摆出一张“文化部文物鉴定中心”开具的保真证书!另一次是上海永嘉路一家画廊,我询问一幅史国良人物画时,老板竟然取出一份史先生“自己证自己”的亲笔证书,证书上史先生私章的红色印泥粘了我满手。 五是伪专家,欺骗盲目崇拜权威的买家。虽然大部分“伪专家”的艺术鉴赏水平并不强,但他们抓住初级藏友在艺术品市场急于赚钱的心理,上下其手,翻云覆雨,颠倒黑白。当藏友带着藏品找他鉴定,为了得到鉴定费,每件藏品不论真假在他眼里都是真品或者珍品,这叫“上手骗”。这还不算,他还会动员你参加他们公司“即将”举办的大型拍卖会,言之凿凿的承诺这件东西一定能拍出你意想不到的天价!然后告诉你,拍出天价的前提是交纳一笔“保底交易费”,一旦交完这笔费用,不是拍卖会遥遥无期,就是你的藏品流拍,这叫“下手骗”。伪专家严重挫伤了社会公信力,其危害及后果远超其他骗术。
·上一篇文章:60后油画市值攀上两千万级
·下一篇文章:任伯年祝寿图1.67亿元成交 高还是低了?
相关新闻
无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