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绛彩瓷鉴定要诀
来源:中国瓷器网 文章作者:佚名
瓷画水平高 仿者难企及
仍以印盒为例说明,作者运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原理,把很多视点有机地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上,对山的处理采用了“露中有藏”的方法,展现出锦绣江南的大全景(图1)。显得树木茂密,水面辽阔,群山连绵,意境深远,在有限的很小面积中创造出无限的空间。达到缩龙成寸、小中见大; 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。这种上乘之作,绘画水平之高,令人赞叹。我们知道,在面积小的扇面上画画比在面积大的纸上难度要大,所谓一幅扇面三尺画。而这些文房小件,是在比扇面还小得多的几个平方寸的平台上进行创作,其难度之大,可想而知。如果没有传统中国山水画以及在瓷上绘画的深厚功力,是不可能完成的。这也正是后仿者难以企及的,这一点在鉴定上很重要。
原料必须是清末民初的
如何鉴定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瓷?笔者在拙作《王步绘瓷鉴定秘要》(原载《鉴宝》2009年9期)与《何许人粉彩雪景图瓷画鉴定要点》(原载《鉴宝》2010年第7期)中,谈了鉴定民国时期的作品,必须看所用瓷土、釉料、彩料是否是民国的。同理,浅绛彩瓷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清末民国早期的。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,清末民初所用瓷土、釉料已不如前朝。但同现代瓷相比胎骨仍较坚致,釉面还是较莹润的。而现代瓷的瓷土质量更差,有的甚至不是高岭土,釉面苍白且无内敛的光泽。
如果说清末民初瓷器同现代瓷很接近,只看胎骨和釉面区分两者还有一定难度,那么再比较彩料,就一目了然了。不同时代的粉彩,各有其特点(图 3)。道光年制款粉彩人物盖碗,粉彩浓厚艳丽且十分滋润,体现了清中期的粉彩特色。民国早期粉彩人物纹圆形小印盒,其粉彩虽不如清中期的浓厚艳丽,但仍较润泽,是民国早期的典型粉彩。笔筒、印盒、墨滴等浅绛彩瓷的粉彩,其特点是施彩淡薄,晶莹且光泽内敛。墨床仕女衣服的粉彩虽然很薄,但还是较滋润的。再看现代仿品浅绛彩松鹤纹、五老观太极图纹象耳瓶,所用粉彩黯淡无光,没有丝毫的晶莹润泽。可见,依据粉彩鉴别,比较容易,可操作性强。后仿者之所以仿不出真品粉彩的明快滋润柔和,是因为前朝的矿物质粉彩料已经耗尽,无法再生。尽管现代陶瓷工作者的制瓷技术已超过前朝,但在这一点上,也无力回天。
人物开脸不同于现代
古代所画人物的脸庞五官同现代人不同,通俗讲,叫“开脸”不一样。古人用夸张的画法,开脸似“古人”,现代画的是现代人开脸。“古人”开脸同现代人究竟有何不同?只可意会,只有多看实物,才能体会出。只要实物看得多,凭直觉便可分辨。
浅绛彩真品是清末民初的产物,人物开脸虽然不是特别似古人,但也接近“古人”。盖碗和同治年制款抹红笔筒(图4)的人物开脸是不是似“古人”?浅绛彩墨床和粉彩圆形小印盒,都是民国早期的,人物开脸基本一样,也都接近“古人”。同现代仿品象耳瓶仔细比较,不难看出五老的“开脸”虽然刻意模 仿“古人”,但还是现代人,同“古人”不可同日而语。
前朝人物开脸为什么同现代人有差异?这是因为,前朝强调的是神韵,重视人物的精神风貌,讲究含蓄而有意境,自然画法不同。如墨床仕女画,格调优雅,笔法细腻,生动传神,开脸同所要表达的委婉绰约的风韵是一致的,题铭“媚眼含羞合,丹唇逐笑开”又做了注脚。仿品象耳瓶的五老同抹红笔筒的老者相比,缺少的恰是道骨仙风、飘飘欲仙的神采,也不耐人寻味。前朝瓷艺工匠从小就在窑上刻苦学徒,学得一手画写意人物的好功夫,能非常率意地画出形神兼备的写意人物瓷画。现代瓷艺工作者的学历和绘画水平都高于前朝,所不同的,只是所学的画法同前朝大相径庭。现代瓷艺工作者重工笔,既学国画又学西洋画,有的从小启蒙就学素描,学画人体解剖结构,画人物肖像越逼真越好。他们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,其水平之高,远超过前朝。但由于他们从小没有学过画“古人”开脸,没有这方面的深厚功力,所以,他们的仿古瓷,还是能看出破绽的。鉴别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等瓷器,必须仔细看人物的画法,特别是人物的神态,是非常重要的。
·上一篇文章:晚清官窑瓷同样有身价
·下一篇文章:收藏瓷器 悟性最重要
相关新闻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陈 锐 |
佚名 |
郭丽君等 |
佚名 |